猴子生動活潑、富有靈性,深得人們的喜愛,長久以來,猴文化在中國民間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,作為十二生肖之一,仿真桃子雕塑相連,深入人心,備受歡迎。所以,猴形象常常見于小說、繪畫,以及民間建筑雕刻中。拴馬樁是古代鄉(xiāng)紳大戶、富裕人家拴馬系騾之物,擺放在屋宅門口,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,除了雕刻獅子、人物之外,玻璃鋼仿真桃子雕塑并非偶然。
仿真桃子雕塑不在少數(shù),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就收藏有相當數(shù)量的此類拴馬樁。從造型上來看,玻璃鋼仿真桃子雕塑較獅子型、胡人馭獅型顯得簡約一些,猴子的特點比較容易把握,所以,工匠在雕刻過程中沒有在外貌細節(jié)上花費太多功夫,而是傾向于從動作和心理上進行著力。
還有一類帶猴子型的拴馬樁,猴子趴在馭獅胡人背上,仿真桃子雕塑體型小巧,與胡人背負的鷹鳥等物比例相當。玻璃鋼桃子雕塑蹲坐在臺座上,雙手托下巴,似乎是在靜靜地沉思,有的蜷左腿而坐,左手按股上,右手持桃,嘴巴略張,看起來要把桃子一口吃掉的樣子。